日期:2025-07-30 13:09:52
2025年7月1-2日,杭州MCC|第三届国际医美产业大会,在中国·杭州成功举办。大会以“科技赋美·和合共生”为主题,聚焦“医美产业创新生态+临床赋能”,旨在持续推动中国高端医美产业化、规模化、全球化。
MCC,为医美产业赋能。深化“产业+生态、产业+临床、产业+投资”办会策略,7月1日,杭州MCC现场,微创注射论坛、联合治疗论坛、智能光电论坛、无创科技论坛、法规注册论坛、质量控制论坛、项目路演专场、午餐专题会等同步上演,7月2日,毛发抗衰专题会、轻医美上游产业投资论坛与大家如期会面,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美合规浪潮下的创新生态与合作共赢。
# 01 第一天
展开剩余91%杭州MCC|开幕式
会议伊始,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张苏华(李强 代)、杭州市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会长张菊芳、智慧医械网副总经理余兴龙进行开幕致辞。
【张菊芳/杭州市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会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
杭州市整形美容行业协会会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张菊芳发表以《整形外科医生如何做好高质量临床研究》为主题的演讲。她指出,广义的临床研究指的是凡是以病人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研究都是临床研究。而狭义的临床研究仅指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
而高质量临床研究是指在设计、实施、分析和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科学原则和规范,能够提供可靠、准确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的研究。其表示,研究问题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例如结果可重复性高,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在不同的研究环境和人群中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此外,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她还强调,高质量临床研究与临床、科研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临床实践在应用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反馈给科研,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医学不断发展。需要从高质量临床研究建设着手,聚焦临床和科研需求,把一个纯临床型学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型,助力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蓄势突破,跑出好成绩。
【嘉宾合影/杭州MCC开幕式前】
# 02 第一天
杭州MCC|微创注射医美论坛
【刘盛宇/高禾投资】
高禾投资合伙人刘盛宇对2025年医美行业投融资和并购重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据其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2023年全球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为1271.04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3321.142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4.7%。
从具体细分项目来看,非手术类(如肉毒素/Botox、真皮填充剂/Dermal Fillers)占据55%市场份额(2023年),其低风险、短恢复期特性契合现代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能量设备(如激光焕肤/Laser Resurfacing、射频紧肤/RF Skin Tightening)配合新型生物材料(如聚左旋乳酸/PLLA)提升疗效。
从区域和国家来看,2023年北美地区占全球医疗美容市场总收入的34.9%。按国家统计,美国预计将在2030年以收入规模领跑全球市场。沙特阿拉伯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25.458亿美元。
华熙生物药械线市场部总经理/张向飞代做线上主题分享。其表示:“2011年生物霉切变革,整个玻尿酸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华熙生物关键技术引领行业的变化,所以开创了更多的机会。”
在其看来,今天的医美绝对不是一个材料就能解决的,一个产品从机构端,到被消费者认可需要经过认识、认知、认同,得到认可才会认购,而且有正向反馈才会做复购,才会形成产业的闭环,这个闭环的链条之长,整个结构之久,甚至是遇到的问题之多,这需要非常专业且能力人数众多的团队,以及长期的实验的科研。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对医美经营链条从医生、运营、消费者等等所有的教育动作,这些动作形成的方式就是IP。
# 03 第一天
杭州MCC|午餐专题会
【张晶晶/迈瑞生CRO】
Maris迈惟集团副总经理张晶晶,在迈瑞生午餐专题会上分享了《医美注射类产品注册路径规划》。据其介绍,迈惟集团专业从事NMPA注册咨询顾问业务。公司创立于2008年,业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特医食品、化妆品三大领域,同时也涵盖了相关的产业链服务内容,成为了行业里为数不多的拥有器械和化妆品注册咨询、临床试验、临床SMO自有团队及创新服务模式的顾问型公司。
其表示,医疗器械注册的路径有三种:1、豁免临床评价;2、临床评价(包括对比测试、动物试验、海外临床数据);3、临床试验。
以羟基磷酸钙面部填充剂为例,其指出,目前常用的真皮注射填充物主要是由透明质酸(HA)或羟基磷灰石(CaHA)微球组成的凝胶样物质。羟基磷灰石微球不仅仅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同时刺激胶原再生的效果更持久能激活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以及血管生成。
最后,其强调:“Maris迈惟集团提供从研发后到上市前全流程一站式临床试验和注册服务解决方案,包括体系搭建、检测、动物试验、医学事务、注册事务、临床事务、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稽查以及其他服务等。覆盖医疗器械、特医食品、化妆品等板块。实现多领域覆盖,一站式服务申办方。”
【爱创科技午餐专题会】
# 04 第一天
杭州MCC|法规注册论坛
【杨飞霞/通和立泰】
通和立泰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杨飞霞分析了医学动物实验在医美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规范医美行业,提高医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医美机构的审批标准和管理要求,还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行业乱象。同时,政策鼓励医美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医美产品向更加专业、精细、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皮肤结构及生理反应,对医美产品进行初步的功能与效果评估。动物实验不仅能够直观观察产品对皮肤的渗透性、吸收率及作用机制,还能有效评估其改善肤质、减少皱纹、美白淡斑等美容效果。
此外,动物实验能提供一个相对可控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从而精准测定产品的实际效果。迭代产品或创新产品的功效验证必须通过动物实验完成。
# 05 第一天
杭州MCC|质量控制论坛
【李羽帆/未名拾光】
未名拾光联合创始人李羽帆讲述了十七型胶原工程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创新。据其表示,未名拾光带头起草了中国行业内首个《化妆品成分经皮渗透测试人体在体拉曼光谱法》团标,T/SHRH 064-2024.带领美妆行业的科学检测技术应用进入数据可视化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份,欧莱雅集团宣布与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达成战略合作。将对其进行少数股权投资。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并推动其规模化生产,以及采用低碳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此次投资将会是欧莱雅中国旗下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次方”)最新的一笔开放式创新投资,并获得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L'Oreal Development)支持。未名拾光也是2023年“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BIGBANG)的优胜企业。
【陈洪君/昊岭生物】
昊岭生物副总经理陈洪君分析了从原料视角解析童颜针产业链及发展趋势。据其介绍,昊岭生物定位于全品类医用降解材料和一站式产品定制方案供应商。
而当前童颜针的痛点在于结节、肉芽肿、栓塞风险等。除了技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原料。其认为,“没有好的面粉,就做不出好的面包”。而市面上的童颜针源头上用的L-丙交酯纯度基本是在99.7%左右,昊岭生物做出来的L-丙交酯纯度为99.9%,光纯甚至达99.99%。
# 06 第一天
杭州MCC|联合治疗论坛
【刘海旭/奇健生物】
奇健生物营销总监刘海旭发布《科技赋能,生物焕美》主题演讲。据其介绍,奇健生物成立于2005年,由数位高科技人研发、生产、销售,符合国际标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药剂、生物医美产品的研发型生物科技公司。公司通过美国FDA、欧盟、中国GMP认证,公司占地3万平米设备仪器 1000余台套,拥有多条生物制药级别无菌生产线。
同时,其介绍了公司的“细胞诱导蛋白”与“穿膜蛋白”专利技术,其工作原理是“细胞诱导蛋白”通过精准干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激活靶向细胞,“内源抗衰”,焕活年轻状态!而“穿膜蛋白”专利,解决大分子蛋白透皮吸收难题,替代传统皮下注射。
其强调,特异性多糖有促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皮肤主动吸收转运、高效靶向渗透的作用。将特异性多糖这一“ 蛋白穿膜引擎” 作为载体,把活性物质靶向运输到皮下受体。这一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行业中热议的大分子蛋白难以透皮吸收的难题,带来“穿膜蛋白”这一创新成果。
其让细胞诱导蛋白能够像拥有“ 超级通行证”般,快速穿透皮肤屏障,直达皮肤深层靶向细胞,进行信号表达,真正实现高效透皮诱导。突破了细胞诱导蛋白只能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
# 07 第一天
杭州MCC|智能光电医美论坛
【冀呈雪/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皕晟咨询创始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上海皕晟咨询创始人冀呈雪分享了医美器械分类界定生死线常见问题。其表示:“首先我们在整个产品注册的过程中,前期分类出现错误的话,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有的产品面临了撤销注册证,或者是接受了行政的处罚,或者是在市场准入的时候受阻,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要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
其指出,如果是通过物理作用发挥作用的,就是器械,如果是通过药效和代谢发挥作用就是药品,医美类有很多产品的描述适应症的描述不同,就会划归到不同的产品类别里面去,同样都是透明质酸钠,如果是关节炎就是药品,如果是医美的填充作用就是器械,药品和器械企业所面临的研发时间和费用的投入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器械研发的周期相对比较短,器械不需要做一二三期的临床实验,如果是需要做临床实验的话,通常情况下直接开展上市前的注册临床实验就可以了。
# 08 第一天
杭州MCC|无创科技美容论坛
【徐百/纳通生物】
纳通生物董事长徐百发布《分层递送:纳晶破解合规化轻医美抗衰的方法》主题演讲。据其表示,微针是指长度在几微米到几毫米、尖端直径小于几十微米的微型针头,制作材料包括硅、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等。微针(Microneedles,MN)概念最早于1908年提出,2010年获专利。可将微针按给药方式分为三大类:注射微针、透皮微针、口服微针。
其指出,纳晶三大优势:首先是安全无毒,使用纯度高达99.9999% 的单晶硅高纯度,无铅无汞;其次是无痛无创,晶片的触肤点仅80纳米,是头发丝粗细皮肤间的1/1000隙的1/100;其三是有效促渗,通过导入仪的高频按座人浮送懂道,使有效成分迅速渗透,明显提升皮肤吸收效率。
【孙书保/盈科律所】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孙书保讲述了政策与监管新周期下的医美资本合规路径。其表示,从医美行业的发展历史看,早期的医疗美容主要用于战后的外科修复,后逐渐发展为人们对于外在美的追求。随着这种发展,医疗美容行业也从最初仅具有医疗属性,演变为医疗”消费”双重属性特征。
与此同时,医美行业的医疗属性主要体现在:1、行业整体受政府的强监管,进入的门槛高,特别是上游药械生产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受到各国政府药械管理机构的严格审批和监管。2、医美行为不仅依赖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及效用,同时还高度依赖于医生技术水平,特别是手术类的医美治疗。
在其看来,中国医美行业增速快于全球,轻医美项目未来可期。轻医美因其操作便捷、恢复快、安全性高、单次价格低、行业增速快等优势,正在逐步成为医疗美容的主流方式。
轻医美已成为当前中国医美行业的热点,预计2025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105万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非手术类轻医美(如玻尿酸注射、光电抗衰)占比将从2020年的42%提升至2024年的58%,成为增长引擎。
其强调,需要关注医美上游药械厂商的合规路径与方法,选择合规产品线丰富、具备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并且关注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与此同时,中国非手术医美市场中光电类项目占比为53%,高于注射类及其他。光电类医美项目中,消费者喜欢消费光子嫩肤、热玛吉、激光脱毛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私密医美保持超GDP四倍的增速增长,正成为高潜力的新兴市场赛道。2023年,中国私密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420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07亿元,预测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6%。2023年,医美消费者中接受私密手术的比例为9.4%,通过估算,私密医疗美容的渗透率大约为0.4%。
其还强调,任何产品、业务都有其出生、成长、成熟、衰落的生命周期,这个从零起步、快速增长、到增长放缓、再到走向衰落的轨迹,构成了一个企业的产业发展曲线。一个企业的持续成长,得益于其实现成长周期接力的能力。
在一轮产业周期尚未走向衰落的时候,就开始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拓展新市场,抢占新资源,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当旧的产品或业务走向衰落时,新的产品和业务已经开始增长,从而形成企业成长周期的接力,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来源:http://www.zpyxy.cn/
发布于:湖南省天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